新闻中心 分类
提升“含绿量” 擦亮“中国伞都”金字招牌 发布日期:2024-05-18 09:54:03 浏览次数:

  借势智能制造,晋江制伞业再迎突破。全球每3把伞,就有1把产自晋江。历经40多年的发展,晋江制伞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优,全产业链“晋江造”。

  一把伞撑起了百亿产业链。从过去出口为主的贸易形式到今日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从OEM到今日的文创拓路,晋江制伞业正从劳动密集型走向机器代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零碳”制造,加速增强发展新动能,为制伞业注入“绿色”元素,进一步擦亮“中国伞都”的金字招牌。

  在晋江五里工业园区,晋江市聚赢数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赢数控”)的7条伞中棒智能装配生产线正在马不停蹄地运行着,一根根中棒排着队落到出口框里。

  这项从2015年就投入研发的伞中棒智能生产线次升级迭代,目前该设备实现产业化生产及销售。

  “这一项目还在不断扩大规模,目前正在进行厂房扩充装修,今年预计将投入18条生产线,到明年这一生产线条。”聚赢数控总经理萧天佑告诉记者,目前7条生产线条设备投入后,每月的产能将达40万打。

  通过伞中棒智能装配生产线项目,伞中棒装配过程中的10多个繁杂手工工序实现了完全用机器替代,一条线名工人的工作量,还可以全天候生产,节省90%以上用工,不仅解决了行业用工难、用工贵的痛点,还形成了高自动化、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的生产模式。

  “聚赢数控打造的是智能工厂,不仅单条生产线智能化,JN江南·体育下载还借助软件系统将所有的设备串联起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时时了解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情况,进而持续进行效率及产品质量的优化和提升。”萧天佑介绍,接下来,企业还将进行智能品检设备的开发,向着全球伞中棒智能工厂迈进。

  在福建优安纳伞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自主研发了伞布自动化轧边装置,投产后,实现了机器替代人工手动缝纫伞面花边的工序,节省了30%的人工投入。

  晋江市恒溢雨具有限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技术升级,实现了与国内电商渠道快速对接的生产模式,5天就可以完成成品生产,而在传统外销模式中,5天只能完成从对接业务到采购回传的订单流程。

  可以看到,随着经济及技术发展,在大众印象中属于典型劳动密集型的制伞业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小小一把伞,涉及的材料、配件多且杂,工序多达上百道现在,晋江制伞业正持续通过新设备的开发投用,形成新质生产力,工厂生产也迈向智能化。

  紧抓“绿色制造”的发展趋势,晋江制伞业始终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持续向绿色低碳转型,诞生了优安纳、梅花等国家级绿色工厂,成立了“晋江市伞业行业协会绿色制造专家委员会”,汇聚行业内的专业人才,在绿色创造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优安纳伞业着力“基于碳素纤维基树脂复合材料”这一绿色产品的研发设计和推广。据介绍,产品设计之初就着眼于绿色环保和资源利用,坚持生态设计理念,从低碳、节能、绿色生产的需求出发,创新性应用碳素纤维基树脂复合物材料于伞骨材料的制备。相比传统钢铁伞骨制成的伞具,这一产品不仅轻量化,在伞骨硬度、耐腐蚀性能和抗风强度等方面均得到了极大提高,而且生产过程中无须进行电镀、酸洗、亚硝酸钠钝化等传统制伞重污染工序,替代了钢铁、盐酸、亚硝酸钠等原材料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伞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梅花伞业多年来持续在环保产品上发力,早在多年前就推出了可回收伞面环保伞,6个塑料瓶可做一个该款产品的伞面,且可回收重复使用,伞柄采用纯木头,该款产品已经持续升级,迭代了5年时间,在欧洲市场有很好的表现,单款一年有十几万把的单量,近来更是完成了“PFAS”认证。梅花伞业总经理王卿泳告诉记者,PFAS是一大类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有机氟化物,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提出了对PFAS的管控目标和原则,为进一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梅花环保举措走在了国际市场的前沿。

  事实上,雨相伴、梅花伞业、优安纳伞业、集成伞业等晋江伞企,不约而同地加大环保产品的开发、生产,比如可降解、可回收、木伞头等环保材料应用的产品越来越多,进而赢得了更多海外客商的青睐。

  在拓展绿色制造、开发绿色产品的同时,晋江制伞企业实施绿色生产、应用绿色能源、建立绿色体系,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制伞业供需对接会上,为进一步提高晋江伞业行业企业绿色制造示范创建质量,晋江制伞业绿色工厂代表企业与相关行业专家同台论道,就制伞行业“零碳”制造进行经验分享,共同推动伞业向绿色、环保、可持续、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在生产制造全产业链“强链”的基础上,晋江制伞业在新需求和新发展理念下,行业迎来了新的时代命题,如何“补链”,做强营销环节,抢占中高端市场?本土制伞业相关从业者们一直在冷静思考、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去年3月,中国伞都产业馆正式开馆,为行业提供了解题思路。这是晋江制伞业对外展示窗口和国际化选品基地,也是“中国伞都”释放文化魅力的重要平台。

  “从我的父母辈开始,我们就一直来晋江东石采购制伞相关产品,至今已有一二十年。以前都是一家一家工厂跑,现在产业馆把供应链都聚集在一起,我们就不用一家家跑了,到了产业馆就可以把供应链上的厂家都逛了一遍。作为采购商,我们很乐意看到产业带有这样的窗口。”来自广东的雄英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卓玉英告诉记者,她从前跟着父母辈到晋江东石采购伞具产品,东石悠久的制伞产业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伞架、伞头等配件、成品伞,在东石采购原材料,同时下单给东石的工厂生产,多种合作形式都有。

  “产业馆对于中小厂家有明显利好,一方面增加中小厂家的曝光度,另一方面也确实为中小厂家带来了意向客人。”晋江富裕伞业总经理颜金小告诉记者,每个月都有几十个采购客商加他的微信,而这些客商全都来自中国伞都产业馆。

  中国伞都产业馆运营方相关负责人黄文清告诉记者,每个月都有上百位来自全国制伞行业的从业人员,来到中国伞都产业馆或寻找伞架、伞柄等配件,或采购成品伞,采购商们自主联系各厂家进行业务洽谈。

  晋江制伞业不仅通过产业馆这一窗口,进一步突出制伞产业的集群效应,近年来举办的“中国伞都杯”创意设计大赛、东石镇伞都造趣文化节等活动,也在为“伞文化”注入更多活力。通过搭建直播平台、开展电商培训等,引导电商经济生态体系融入产业链;积极促成制伞业产学研合作,引导当地品牌伞企与浙江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结成产学研合作伙伴。

  此外,依托伞都产业馆的货源及产业链优势,产业馆直播间常态化运营,可为消费者提供2000多款伞具产品。“伞都东石雨具”抖店合伙人之一陈小龙告诉记者,在质好价优的促销下,总体成效不错。除了其公司人员在直播之外,中国伞都产业馆同时也在孵化主播,一些有意向从事主播工作的人员也会到中国伞都产业馆学习直播,这里条件一应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