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专注于磷酸铁锂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处于锂电池储能行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制造业”之“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之“C3841锂离子电池制造”。
根据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及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公司业务属于“新能源领域”之“高效储能”领域。
2024年上半年,随着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全球储能市场进入多样化发展阶段,整体市场需求蓬勃增长。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预测,2024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67GW/155GWh,仍保持较高增速。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储能市场增长仍主要集中于欧洲、美洲以及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地区。受“双碳”战略和区域能源结构调整的推动,东南亚、中东、南亚、南非、南美等新兴市场的储能需求持续上升,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安装增速首次超过发达国家,显示出新兴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海外市场,储能价格的下降、政策的支持、技术的进步以及需求的增长的共同推动了市场新增容量的扩大。从细分领域来看,在家庭储能市场,部分欧洲国家受到库存压力和部分地区政策变动等因素影响,当地市场需求增速明显放缓。但由于电力供应不稳定和电价高企等原因,如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需求仍具增长潜力。与此同时,工商业储能市场作为新的增长点,在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的降低、电力稳定性需求的增加、峰谷电价差的扩大以及电价政策的调整下,欧美地区及发展中国家对工商业储能系统的需求显著增长。此外,各国政府和电力运营商正在积极探索分布式储能通过聚合参与电力服务和电力交易的新模式,为储能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国内市场,随着新能源发电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新型储能已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各地峰谷电价差进一步拉大,结合储能产业链成本下降,使得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日益显著,预计2024年工商业储能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速。在应用场景方面,新型储能在用户侧的应用快速增长,特别是在零碳园区、港口岸电、光储直柔、石油+储能、微电网等细分场景的需求不断扩大。
2024年,中国首次将“发展新型储能”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储能行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上半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积极支持新能源+储能、聚合储能、光储充一体化等联合调用模式的发展。同时,国家能源局还印发了《电力系统新型储能电站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等政策规范,为储能各类应用场景提供了系统性指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电力市场基本运行规则》为储能系统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电力市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规范。此外,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区发布的对储能项目补贴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储能项目的市场化进程。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储能电池系统提供商,专注于磷酸铁锂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等环节以及通信基站、车载储能、移动储能等场景。
公司垂直整合产业链,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电芯、江南体育平台模组、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储能核心部件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的企业之一。同时,公司产品应用多项智能化电池管理技术,实现将标准电池模块灵活组合形成复杂电池系统,可自动适配5V-1,500V不同等级各类电气环境和满足各种电压等级、功率及容量需求,并与全球主流储能变流器品牌实现兼容对接和即插即用。公司产品还支持系统中任意模块的热替换和热扩容,可根据电池运行状态自动调整充放电功率,也可根据用户需求和使用策略自动设置系统参数。此外,公司还具备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支持为家庭、工商业、电网、通信基站和数据中心等各类场景打造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使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达到最优。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储能电池系统及电芯,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工商业、电网、通信基站、车载储能、移动储能等领域。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储能电池系统提供商,专注于磷酸铁锂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主要通过销售储能电池系统及电芯获取收入和利润。
公司采购计划部门核算库存和需求,发起采购申请,采购申请审批后由采购计划部门在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发出采购订单。供应商物料到货后,由采购计划部门组织验收,质量部门对全部物料进行抽样检验,经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
公司制定了供应商管理程序,建立了严格的合格供应商准入制度。供应商的选择由采购计划部门主导,多部门参与。在供应商筛选和评审阶段,由研发中心、工艺部、质量部、生产部等共同参与,确保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交货期及其他供货指标满足公司的生产要求。
公司计划部门每月根据实际销售订单及未来销售预测、交货期、产成品库存情况、原材料库存情况、产能及生产线负荷状况安排生产计划,下达生产指令。生产部严格按照生产计划组织生产,按照生产指令进行领料、生产、组装、测试、包装、入库等生产工序,完成生产计划。质量部门严格执行过程检验的制度流程,对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进行质量检验。
在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且供应商供应能力充足的情况下,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严格控制原料库存。公司产品以自主生产为主,PCB贴片、线束加工等少量非核心工序环节采用外协方式完成。公司选取的外协加工厂商具有独立、成熟的生产能力,采用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按照协议或订单列明的产品技术参数加工。外协加工产品批量供货前均需通过公司的严格检验,公司对委外加工产品的质量严格把关。
储能电池系统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需要与储能变流器等其他部件集成为完整储能系统后提供给终端用户,因此存在相应的系统设计、集成及安装等环节。由于系统集成涉及的电气设备较多、专业性较强,因此一般由系统集成商对整个储能系统的设备进行选型,外购或自行生产储能变流器及其他电气设备后,匹配集成给下游的安装商,安装商在安装施工后最终交付终端用户。
公司设立国内营销部和国际营销部,分别负责国内外市场的销售业务。对于境外市场,公司主要采取在各市场区域重点开发和维护大型优质客户的销售策略;对于境内市场,公司采取优先满足大客户需求,同时根据自身产能规划积极拓展其他客户的销售策略;此外根据工商业储能市场发展的特点,通过EMC(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模式开展业务经营。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的主要客户群体为储能系统集成商。
公司基于自身产品定位寻找匹配客户,通常通过参加行业展会、潜在客户拜访、客户主动接洽及参与招投标等方式进行客户开发。公司是行业内拥有最全资质认证的储能厂商之一,在全球市场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和产品认可度,显著提升了公司产品的市场推广效率。
公司与意向客户接洽后,首先评估客户需求,然后通过技术交流、样机测试以及客户实地考察等方式取得客户认可,部分客户还需要进行定制化产品开发。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后,公司将根据销售合同或订单提供相应的产品及售后服务。公司在销售过程中严格控制货款风险,货款结算方式以电汇即期、银行承兑汇票及信用证为主。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锂电池储能系统提供商,通过长期自主研发掌握磷酸铁锂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系统集成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公司产品综合性能优异,具有循环寿命长、倍率性能好、安全可靠性高等技术优势,满足各种储能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此外,公司长期可靠地服务全球客户超过10年,产品的综合性能及各项指标已经全球客户长期使用验证,各项核心技术已得到市场认可。
(1)公司产品安全可靠性高、循环寿命长、综合成本低,贴合电化学储能应用场景的核心需求
电化学储能的核心需求在于高安全、长寿命和低成本。公司的储能电池系统目前主要基于磷酸铁锂电池,在安全可靠性、循环寿命及综合成本方面均优于三元锂电池,在技术路线上深耕磷酸铁锂领域,并持续关注新兴技术路线,贴合储能应用场景需求,具备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可靠性。此外,公司专注锂电池储能应用超过10年,通过长期自主研发掌握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产品综合性能优异,具有安全可靠性高、循环寿命长等突出优势。
在安全可靠性方面,公司产品采用高可靠性结构设计,配置高精度、智能化、高可靠性的电池管理系统,主要产品通过国际IEC、欧盟CE、欧洲VDE、美国UL、澳洲CEC、日本JIS、联合国UN38.3等权威认证,产品品质在十余年的市场商用过程中得到广泛的检验。公司自主研发的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以高可靠性安全控制算法为核心,采用高精度测量方案,响应速度在10ms以内,测量精度超过0.1%。公司从安全机理角度实现了电池热失控时序调控,掌握了破坏反应链、抑制热失控的安全改善方法,开发时序调控技术,积极推动储能电池安全性提升,打造储能安全电池新标杆。此外,结合高效热管理和极致被动安全技术,可靠保证PACK极低的温差,并且有效抑制了电芯热蔓延。公司产品具备高环境可靠性,支持-40~60°C宽温工作,能适应高湿度、高盐雾、高海拔、强电磁干扰等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此外,公司储能电池系统产品具有高环境适应性,能满足户外、移动、陆用动力、高空飞行、船用动力等多场景需求,也能兼顾从小型便捷式设备到大规模电网储能系统的多维度需求。公司新一代储能系统适用于地震多发地区和车用或船用储能场景,支持地震8级抗震强度标准和车规级振动标准。
在循环寿命方面,公司基于高品质、长寿命、高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在原有核心开发技术上进行迭代更新,不断优化、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拓宽电芯的使用范围,即使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使用,也能够保证电芯的循环寿命。公司在体系开发设计层面进行优化,独立开发了预补锂技术,在当前长寿命电芯的体系基础上,从材料学、电化学、热力学以及动力学四个方面迭代升级,确保了公司产品处于市场第一梯队;此外,公司在失效机理层面进行深入挖掘,提取电芯关键衰减因子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或采取预防措施,同时结合电池全生命周期内力-电-热等多物理场耦合模型,进一步提升电池寿命和综合性能。2024年上半年,基于历史实测数据和寿命仿真模型预测,公司长寿命电池循环寿命可达15,000次,使用寿命接近20年。
基于公司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打造的新一代储能系统,体积能量密度可达140Wh/L,最大输出倍率2C,储能系统100%DoD循环寿命10,000次以上,日历寿命超过15年,主从式电池管理架构,测量精度可达0.05%,整机循环能量效率超过96%,系统功耗低于0.1%,进一步降低了储能系统成本,产品各项性能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2)公司产品具有模块化设计和灵活配置的技术优势,支持为各类复杂应用场景打造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
储能应用场景复杂多样,各类应用场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又存在不同特征。尤其是家庭等用户侧储能,由于不同国家的电价政策和配套设施、不同家庭的发电设备和用电需求等存在较大差异,对储能产品的具体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公司产品以一站式解决方案为目标,不断优化电池系统集成、储能变流器集成、能量管理系统集成、消防安环系统集成等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形成高效灵活的平台化集成技术平台。
公司的电池系统采用标准模块化设计,模块额定电压最大可达800V,额定容量最大可达15KWh。同时,公司产品应用多项智能化管理技术,实现将标准电池模块灵活组合,形成复杂电池系统,可自动适配各类电气环境和满足各种电压等级、功率及容量需求,并与全球主流储能变流器品牌实现兼容对接和即插即用。公司产品还支持系统中任意模块的热替换和热扩容,可根据电池运行状态自动调整充放电功率,也可根据用户需求和使用策略自动设置系统参数。此外,公司还具备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支持为家庭、工商业、电网、通信基站和数据中心等各类场景打造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使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达到最优。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获得数157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96项,外观设计专利20项;新增软件著作权获得数17项。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拥有发明专利71项,实用新型专利437项,外观设计专利61项,软件著作权49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1项。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731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6.77%,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较上年同期增加58.94%,在研发人员中占比提升至32.83%。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积极引入具有专业背景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充实研发团队。随着研发人员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提升,公司研发能力得到了持续且快速的提升。
2024年上半年,全球宏观经济展现出复苏迹象,但仍存在诸多挑战。地缘政治及潜在的政策不确定性等风险对储能行业仍存在一定影响,特别是对欧洲和美国市场的出口业务构成了诸多挑战。受海外下游企业持续去库存、部分国家和地区政策变化及短期经营成本增加等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929.68万元,同比减少66.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87.67万元,同比减少97.13%。2024年上半年的产品销售量为571MWh,随着海外下游企业库存水平逐步改善,2024年以来,公司储能产品销售量和营业收入均实现逐季环比提升,经营趋势逐渐向好。
2024年上半年,面对行业诸多挑战,公司持续优化策略,确保稳健前行。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针对国内工商业储能行业特点,探索优化商业模式,市场拓展取得良好成效;稳步推进全球化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并通过定制化产品策略以适应不同国家用户需求;同时,公司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性能,丰富产品线,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落实数字化建设工作,为实现数字化运营奠定了基础;创新商业模式,逐步推进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此外,公司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人才团队建设,实现了公司整体效能的提升,为公司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并实现长远发展蓄积动力。
在国际市场,公司在巩固既有优势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其他区域和其他细分市场,根据不同国家及地区用户的特点,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储能产品。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定制产品的市场拓展已取得显著进展;家庭储能产品及基于同款电芯的船用电池均已通过日本JET认证,正在顺利推进市场拓展,为未来销量的增长奠定了基础;工商业储能系统产品已通过IEC62619、UL1973、UL9540A、UN38.3、UL9539、UL9540和VDE2510-50认证并实现规模销售;公司工商业储能产品海外市场拓展取得倍增成果,为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在国内市场,公司根据工商业储能行业的特点,在持续原有商业模式外,通过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业务经营。公司推出了基于280Ah和314Ah电芯的新型储能一体柜产品,且与现有产品相结合,构成了60KWh至400KWh全面的工商业储能一体柜产品系列,并已在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安徽等地实现了规模销售。通过德国莱茵TV集团相关认证的公司钠离子电池产品已实现批量出货。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公司在主要销售区域建立了本地化销售机构,提升了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此外,公司与全国各区域的领先储能集成商、开发商及运营投资商建立合作关系,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公司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实现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电芯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在电化学机理、仿真开发应用、体系平台设计、新工艺技术和电池应用策略等方面进行持续深入研发,开发了电池寿命预测模型、多物理场仿真模型和电化学快速评价模型,掌握了固态电池、电芯回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对现有的多种技术进行了持续优化,全方面多角度构建电池的设计基准并将创新技术应用于产品量产和迭代,实现产品的循环寿命升级和多样性提升;公司基于全极耳大圆柱电池技术路线的演进,通过对电极的微观调控及卷绕工艺的优化创新,开发了超长寿命大圆柱电池,循环寿命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基于终端系统的应用场景,开发了偏低温应用磷酸铁锂储能软包电池、大尺寸大容量长寿命磷酸铁锂储能软包电池;基于电力与工商业储能技术路线发展趋势,开发的同侧与异侧端子的大容量铝壳储能电池,其安全性与寿命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公司正在开发针对长时储能的超大容量铝壳产品;在低速小动力领域,推出了磷酸铁锂和锰基两种体系的解决方案,并结合软包电池特性,开发出具备高安全、高性价比和轻量化的产品。
在系统集成方面,公司持续在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系统控制、热管理技术、安全防护、外观设计、测试技术、工装设备、储能柜和集装箱设计、网络通信、数据处理、电池性能优化和故障诊断等多个方面大力投入研发力量,从电-热-力-气-机械-数据等方面开展机理-数据结合的深入技术研发,保障电池的健康高效生产和运行,为高效、可靠、安全、智能的储能系统打下坚实基础。
在电池管理系统和安全防护方面,公司研发了多项技术包括多级保护电路、供电保障电路、绝缘保护电路等,以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电池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可靠性。在储能系统控制技术方面,公司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涉及储能系统的并网方法、控制方法以及充放电控制方法、电池性能优化和故障诊断技术、网络通信和数据处理技术,提升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效率,增强了储能系统的数据交互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可以更准确地监测和诊断电池的状态,从而提高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在热管理技术方面,公司研发了多种散热组件和管理系统,包括浸没式冷却系统等,确保储能系统即使在高温等各种条件下也可稳定运行。公司对储能柜和集装箱创新设计,提升了储能系统的集成度和可移动性,使得储能解决方案更加灵活,能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公司加大了在储能系统测试技术及工装设备研发方面的投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产品测试的准确性,进而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对聚阴离子与层状氧化物钠电体系的技术与工艺的持续研发,开发适用不同应用场景的软包与铝壳钠电电芯产品。开发的钠离子储能电池产品已实现批量出货。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家储产品应用场景的迭代,推出了Force-H3X系列家储产品。该系列产品采用“四合一”技术,集成电池、电池管理系统、逆变器与能量管理系统为一体,集交直流一体化、简易安装、安全可靠和高效智能于一体,逆变效率可达97%,系统循环寿命超8000次,最大倍率1C,单机容量最高可达35.8KWh,并支持并机扩展,最大扩展容量可达210KWh。
针对国内工商业储能市场,公司开发了全场景、全容量段的产品系列,满足5MWh以内客户的储能需求。产品形态涵盖户外柜和集装箱两种类型。中小容量户外柜基于已有直流电池簇打造,可满足329KWh以内用户需求。同时,公司针对主流容量段开发了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投资收益的一体化集成储能系列产品Powercube-M7,其投影面积能量密度达247KWh/m。集装箱产品则提供从1MWh~5MWh的容量选择,并提供风冷和液冷两种解决方案,5MWh液冷集装箱产品将于2024年下半年上市。
报告期内,在系统方案集成方面,公司将储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在能源管理系统的协调下与云平台技术融合,初步形成了智能化、网络化的能源管理体系,以实现储能系统性能的实时监控和优化;在解决方案应用方面,整合储能、光伏、负荷、电网等多源数据,涵盖家庭用能、工商业储能、微电网等多种应用场景,提供从设计、安装、运维到经济性分析等解决方案内容;在数据运维服务方面,建立预防性维护体系,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故障,及早采取措施,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可靠性,且提供远程运维服务,实时监测储能系统状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改善客户体验;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将储能系统与大数据分析、动态电价市场深度融合,通过公司开发的云平台,基于对光伏发电和用户负荷预测,使用动态算法控制储能系统响应比利时等欧洲地区日前电力市场价格,实现客户能源使用费用的优化,将储能系统由传统被动设备转变为主动参与电力市场的主体,打破了传统储能商业模式的束缚。
2024年上半年,公司已成功推进PLM、MES、WMS系统的逐步完善并投入使用,这些系统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公司内部运营效率。随着数据中台系统的即将部署完成,公司将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数据资源,为决策支持和业务流程提供强大的数据驱动力。上海总部数据中心的建成标志着公司在数据管理和应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数据中心全面收集并有效整理了公司各项运营数据,为公司数字化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了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为公司持续创新和优化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采购与销售策略及生产计划,确保了从原材料采购到电芯及系统成品交付的全链条库存管理,实现运营效率的提升和存货跌价风险的有效控制;依据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及时调整原料结构,优化采购方案,有效控制了采购成本,降低了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此外,公司进一步强化了资源配置的精确性,提升了团队运作的高效性。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成本的有效降低和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在确保组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的同时,公司对部分业务单元进行了战略性审视,以确保资源集中在最具有竞争力和盈利潜力的领域。通过这些措施,公司不仅提高了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还加强了内部管理,为业务持续增长和市场领导地位的巩固提供了有力支持。
报告期内,公司秉承“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紧密围绕行业动态和公司战略,同时结合公司经营需要,实施了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的优化措施。人才引进方面,公司坚持社招、校招并重的策略,引进多层次人才以满足公司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职业发展与培训方面,公司为员工提供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并配套了一系列职业培训项目,旨在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方面,通过人员结构的优化和岗位职能调整等措施,合理控制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的精确性和团队运作的高效性,促进内部协同和资源整合。
公司坚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坚定履行对用户的安全承诺。在严格执行储能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公司进一步引入其他相关行业的安全标准进行产品安全测试。将道路试验和路谱仿真加入了产品开发和验证流程中,确保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安全性,为用户、运输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安全增加保障。
公司致力于为“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贡献力量,为“零碳”社会的能源自由而努力。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明确界定内部环境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有效管理了温室气体的排放,确保公司在节能降耗和减碳运营方面的持续改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87.67万元,同比减少97.13%,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受到宏观环境变化,部分国家和地区补贴政策持续退坡,海外下游企业持续去库存,家庭储能市场需求较上年同期阶段性放缓的影响,导致公司产品销售量同比下降。
若未来发生宏观经济环境恶化、补贴政策持续退坡、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不能有效拓展国内外新客户、公司无法继续维系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关系或现有客户因经营出现重大不利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向公司采购规模下降等情形,公司将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以及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支出为19,271.7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22.43%。公司高度重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未来预计仍将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力度。如果未来公司相关研发项目失败,或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或相关研发项目不能形成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伴随电化学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江南体育官网,技术更新和产品迭代速度亦在加快。如果未来公司不能及时研发并掌握相关技术,适时推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或研发产品的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将对公司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锂电池在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中的应用占比保持在90%以上,占据主导地位。当前应用于储能领域的锂电池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其中,按照正极材料的类型可以分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等;按照电池的封装方式和形状可以分为软包、方形和圆柱电池等。未来,储能锂电池技术将继续围绕高安全、长寿命和低成本的目标持续发展。
目前公司的储能电池系统主要基于软包磷酸铁锂电池,如果未来储能锂电池的技术路线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软包磷酸铁锂电池在安全性、寿命和成本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可能对软包磷酸铁锂电池的下游需求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公司再融资募投项目研发并生产方形铝壳磷酸铁锂电池,如果公司相关新产品未能顺应最新技术趋势,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电化学储能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持续提升,电池安全性、循环寿命、充放电效率等性能持续改进。但是,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水平及制造成本仍未能完全满足储能行业发展的需求,相关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仍在积极开展下一代电化学储能技术的研究,包括固态锂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如果未来电化学储能技术发生突破性变革,使储能行业使用的电池类型发生迭代,而公司未能及时掌握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相关产品,则可能会对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锂电储能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工艺的先进性。核心技术人员对于锂电池储能企业保持自身的技术领先优势并进而提升自身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技术人员离职的情况,未来不排除有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可能性。如果未来发生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可能对公司的技术研发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核心技术对于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关键性作用。公司通过与员工签署保密协议、申请专利保护、加强内部保密管理等方式,防止核心技术泄密。但是,上述体系不能完全排除因个别技术人员违反职业操守而泄密或者公司内控制度出现技术漏洞的情况,若公司员工出现违约,或者公司核心技术保密方式失效,则公司将面临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拥有的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境内,公司通过专利申请等手段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确保公司持有的相关专利在中国境内的专利权;在境外,公司通过PCT等途径申请国际专利,并寻求多国保护。然而,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公司可能面临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或纠纷等风险。在法律维权过程中,公司将需要付出额外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从而导致公司商业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公司的销售收入主要来自境外市场,对于公司在境外销售的相关产品,如存在第三方于境外优先取得与公司相同或相似的专利,则公司存在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风险。如公司相关核心技术被竞争对手所获知并效仿,或者第三方侵犯公司知识产权的行为得不到及时防范和制止,可能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潜在市场的有效突破,不仅受到产品定位、价格策略、技术优势、营销策略等内因的驱动,而且制约于市场竞争激烈、法规政策限制、宏观经济波动、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外因。
报告期内,针对国内储能市场的发展态势,基于既有的销售策略,公司增加了EMC业务模式拓展国内工商储市场。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挑战、经济性问题以及政策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存在客户拓展、销量、项目收益等不及预期的风险,进而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在境外,尽管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区的储能政策及商业模式相对成熟并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性,保障了储能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国际竞争激烈、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多变、技术标准和认证要求的多样、法律文化和商业习惯的差异等影响,仍存在下游客户去库存、终端市场需求放缓等因素导致境外销售收入下滑的风险。公司将持续关注目标市场的产业政策变动、技术适应性,积极促进与当地企业的合作策略,以实现全球市场份额的稳健增长。
公司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系统,对外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电子元件、磷酸铁锂、机壳及结构件、铜箔、石墨、电解液、铝塑膜和隔膜等。受市场供需关系等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有所波动。如果未来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等原因导致主要原材料供应短缺或市场价格波动,公司未能有效应对原材料供应变动带来的影响,将对公司的采购和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采购的部分电子元件来自境外市场,其中主要为IC芯片。公司采购的IC芯片主要来自意大利和美国等生产商。若未来国际贸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IC芯片供应不足,或供应商销售策略和价格发生较动,可能对公司该类原材料采购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公司海外业务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在北美、欧洲等地设立了经营实体和生产基地。然而,由于境外实体经营环境与中国境内存在较大差异,包括不同的法律法规、市场特点和商业惯例,公司在境外管理运营中可能面临一系列的特有风险。
如未来我国与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双边关系出现变化,或当地司法制度、行政体系、市场环境、行业政策及对外贸易政策等发生重大转变,公司在当地的业务可能遭受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境外实体的日常经营和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如境外实体未能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或监管要求,可能受到当地监管部门的处罚,直接损害公司在当地市场的声誉,进而对公司的市场地位、经营业绩和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电网储能等应用领域,下游客户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均有很高的要求。公司垂直整合锂电池储能产业链,产品质量控制环节多、管理难度大,且容易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或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对质量控制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有效地执行相关质量控制制度和措施,或由于不可抗力因素、使用不当及其他原因等导致公司产品出现质量或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与客户发生潜在诉讼或纠纷,影响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声誉,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随着监管政策趋严、公司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安全生产与环保压力也在增大,可能会存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安全生产和环保事故风险。如发生安全生产或环保事故,公司将面临被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处罚、责令整改或停产的可能,进而出现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
报告期末,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99,082.91万元,占当期期末总资产的比例为8.47%。报告期末,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去年同期和去年年末分别减少46.45%和24.42%,对公司造成的营运资金压力有所缓解。公司的主要客户均为境外国家/地区头部企业,总体信用状况良好。公司已根据会计政策要求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如果未来公司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或付款能力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公司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将对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7.12%,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如未来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或未来原材料价格、人工、能源以及折旧摊销等成本大幅上涨而下游销售价格传导不畅,以及国内外贸易环境发生不利变化导致货运等成本增加,则公司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
同时,由于人员投入的增加,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折旧、摊销及费用的增加,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大,以及市场波动或公司市场竞争力下降导致收入波动等原因,公司还可能面临利润下降的风险。
公司报告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为68,467.54万元,占当期期末总资产的比例为5.85%。公司存货主要为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公司主要根据客户订单以及需求确定原材料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并保持必要的产成品库存规模。虽然公司主要根据订单安排采购和生产,但若客户的生产经营发生较大变化,无法继续执行订单,可能带来相应存货积压而影响后续存货再销售价值,进而导致存货跌价风险。
公司及子公司扬州派能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依法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如果国家调整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而公司未能持续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等原因无法继续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则有可能提高公司的税负水平,从而给公司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作为行业领先的储能电池系统提供商,公司产品远销欧洲、南非等境外市场,公司来自境外的主营业务收入金额较大,境外销售主要采用美元、欧元等外币结算。汇率波动对公司业绩存在一定影响,公司面临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汇率波动风险。
近年来,全球各国对发展储能颇为重视,相继出台了推动储能行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电化学储能产业的商业化、规模化发展。
报告期内,海外个别国家补贴政策发生变化,例如:意大利Superbonus政策补贴下降至70%。如果未来海外国家补贴政策进一步退坡或储能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会阻碍行业稳定、快速发展,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在国内,尽管许多地区为储能开放各类电力市场并出台众多利好政策,但各省份对峰谷电价的调整变化会影响工商储峰谷价差获利情况。如果未来国内峰谷价差变小、工商储安装积极性变低,则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政策支持逐步明朗,基于对产业前景的稳定预期,国内外各大锂电池企业、新能源企业、电源设备企业等纷纷布局储能产业,全球储能行业竞争或将加剧。
随着市场参与者的逐渐增多,如果未来公司不能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综合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则公司可能难以维持其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因此,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的逐渐放缓,不确定性因素也随之增多。如果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经济步入下行周期、或因国际关系紧张、战争、贸易制裁等因素或其他不可抗力而导致下游终端市场需求发生显著变化,鉴于公司市场覆盖了全球主要的经济区域,若未来国内外经济出现放缓或衰退的情况,市场需求增速可能会放缓或大幅下滑,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影响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强风险管理,以应对可能的市场变化和经济波动,确保公司的稳健发展和长期竞争力。
2024年上半年,公司境外主营销售收入为81,228.1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94.94%。公司产品主要出口海外,远销欧洲、南非、东南亚、北美和澳洲等境外市场,亦有部分电子元件从境外进口。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受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单边贸易主义、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能源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各国政府针对进出口贸易的不同类别陆续实施相关贸易保护政策,可能增加市场进入的壁垒。
当前,欧洲地区已对本土化生产提出更高要求。未来,不排除相关国家或地区对锂电池储能产品的进口贸易政策和产品认证要求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进而对公司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将持续在境外目标市场搭建本土化组织架构,减少贸易壁垒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技术发展趋势及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出的,经过了慎重、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和市场调研分析。但由于政策和市场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在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工程进度、项目质量、产能消化、产业政策等方面出现不利变化、下游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或技术与产品出现重大升级革新,将可能导致项目周期延长或项目实施效果低于预期,进而对公司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能按期完成,或未来市场发生不可预料的重大变化,公司的盈利状况和发展前景将受到不利影响。若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未能顺利完成,或因产品价格、市场环境、客户需求等因素出现较大变化,相关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实现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产能规模和产能建设计划制定是基于当时的产业政策、市场环境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做出的。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如果出现宏观经济下滑、产业政策力度下降、市场需求放缓、技术方向转变等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导致新增产能利用率不足、无法充分消化等风险,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如果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公司营业收入降速增长或出现退坡,故公司存在因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相关折旧、摊销、费用支出的增加而导致的利润减少的风险。
公司自成立以来即专注于储能电池系统领域,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掌握具有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子公司扬州派能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磷酸铁锂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扬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省创新联合中心、扬州市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并获批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扬州市高质量发展共建突破先进集体、扬州市突出贡献企业、扬州市科技创新20强江苏省创新领军企业等荣誉称号。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71项,实用新型专利437项,外观设计专利61项,软件著作权49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1项。公司将主要核心技术进行产业转化,形成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产品,具有安全可靠性高、循环寿命长以及模块化、智能化等技术优势。自成立以来,公司先后参与多项国家和地方重要科研项目,并作为组长单位参与起草《电力储能系统用二次锂离子单体电池和电池系统性能要求》和《电力储能系统用二次锂离子单体电池和电池系统安全要求》行业团体标准。报告期内,公司作为17位专家组成员之一应邀参加强制性国家标准《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已进入最后的报批待发布阶段;参与制定的团体标准《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测试标准》《大圆柱磷酸铁锂技术规范》《电动汽车用圆柱锂离子电池技术规范》已发布。公司配置专/兼职标准化团队,截止2024年6月底,公司标准研制数量38项,其中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已发布标准22项。
公司具备良好的持续研发能力。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各类研发技术人员共731人,主要研发人员在锂电池、储能系统领域拥有10年以上从业经验。子公司扬州派能获批江苏省双创博士1人,扬州市绿扬金凤领军人才2人,扬州市优秀博士5人。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研发机构覆盖电芯、模组、电池系统及系统集成等关键环节,具备全产业链研发能力。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公司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湖北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实现科研资源高效整合。公司持续重视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费用为19,271.70万元,占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2.43%。
公司拥有产业链垂直整合的综合服务优势,是国内少数具备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及能量管理系统等储能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同时具备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设计能力的企业之一。公司产品研发以标准化、平台化为方向,在满足多样储能应用场景下客户需求的同时,公司产品研发和制造保持集约化,同时降低产品成本。公司产品线实现Wh级到MWh级无缝覆盖,并可通过集装箱系统扩展至百MWh,能够覆盖从家庭到工商业再到电网、大型新能源发电站等各种场景,为用户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公司的储能电池系统基于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高品质、长寿命、低成本磷酸铁锂电池,配置自主设计的高可靠、高精度、智能化电池管理系统,可实现软硬件系统的协同设计和性能优化,从而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能可靠及成本可控。此外,公司在向客户交付大型储能电池系统时,能够向客户提供与产品相配套的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储能系统的评价指标包括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高效性、易操作维护性等方面。其中,安全性是其最重要的指标,是所有储能系统的评价基础。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电池安全、电气安全、功能安全、电磁兼容、运输安全、环保、并网接口保护等方面。当前,全球主要储能市场均颁布了相应的锂离子电池或储能系统标准,以确保进入其市场的储能产品安全合规。
严苛的安全标准及认证程序要求储能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高规格的生产制造能力。公司产品采用高可靠性结构设计,配置高可靠、高精度、智能化电池管理系统,主要产品通过国际IEC、欧盟CE、欧洲VDE、美国UL、澳洲CEC、日本JIS、联合国UN38.3等全球最主要的安全标准,工商业储能产品通过国家标准GB/T36276、GB/T34131。公司钠离子电池产品已通过德国莱茵TV集团、美国UL、国际IEC等权威认证。多款钠离子电池产品已通过联合国UN38.3等国际运输类认证,具备出口海外市场所需资质。针对日本市场,公司多款型号电芯及系统产品正在进行系列认证;公司稳步推进国内动力、船用等通用电芯认证进程,同时积极布局便携式、小动力领域的认证。丰富的安全认证大幅提升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信赖度,为公司产品快速进入全球市场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和布局锂电储能业务的企业之一,长期以来专注于锂电储能领域,公司凭借安全可靠性高的产品和优质的客户服务逐步提升市场份额并占据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品牌已在储能市场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国外市场,公司与英国最大光伏系统提供商Segen,德国领先的光储系统提供商Krannich,意大利储能领先的储能系统提供商Energy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家庭储能产品在欧洲、非洲部分国家凭借卓越的性能与品牌口碑,赢得了用户的广泛信赖与好评,拥有显著的市场影响力。公司在巩固既有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市场,参与美洲、亚太区域和既有欧洲市场的电网级项目。为公司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在国内市场,公司同时关注长期战略客户和发展型客户,公司的大容量储能电池系统已在国内工商业储能、可再生能源配套储能、微电网储能等场景实现商用,积累了丰富的产品应用经验和优质客户资源。公司根据客户需求提供设备销售、系统集成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服务。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基于方形铝壳电芯的200KWh工商业储能一体柜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新推出多款一体柜产品,覆盖了从60KWh至400KWh的容量范围,打造出全面的工商业储能产品系列。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而且实现了规模化的市场发货。公司作为行业少有的具备产品技术、规模生产、项目开发、项目投资的储能上市企业,能够在工商业储能、新能源配套储能、台区储能、离网储能以及储充综合应用等多样化场景中,向客户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优质服务,具备丰富的产品应用经验和一定品牌知名度。
报告期内,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与良好的声誉获得了境内外各项知名认证与奖项,包括获得国际权威调研机构EUPD Research评选的2024年度西班牙、英国、德国市场“顶级储能品牌”及欧洲“顶级储能品牌”;获得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中国储能网颁发的“2024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奖”、“2024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奖”和“2024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储能电池供应商奖”;获得SNEC国际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大会暨展览会组委会颁发的“储能技术卓越奖”;获得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颁发的“2023年度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获得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优秀”评价;获得中国(济南)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组委会颁发的分布式能源“优秀风采奖”;被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评选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自主创新十强”。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派能科技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